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中心动态

全基因组和转录组揭示开心果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19-04-29

科技日报昆明4月28日电(记者赵汉斌)开心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业坚果作物之一。记者28日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与伊朗科尔曼大学教授、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访问教授阿里·艾斯迈利扎德合作,在开心果的沙漠极端环境适应,以及人工选择方面取得合作研究进展。

开心果起源于伊朗,是沙漠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近年来已成为世界第五大坚果作物,除了具有重要的经济、营养和药用价值外,对非生物胁迫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对干旱和盐胁迫具有耐受性,是沙漠干旱地区盐碱地水土保持以及造林的理想树种。研究开心果有助于理解生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以及人工选择作用机制。

此前,阿里·艾斯迈利扎德教授针对开心果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积累了不同品种种子和表型的大量数据,结合昆明动物研究所的基因组学和进化生物学学科优势,双方展开了合作。他们利用二代及三代测序技术组装了开心果基因组草图,比较基因组的分析结果表明,开心果对环境压力的适应性可能与细胞色素P450和几丁质酶基因家族的扩增有关。针对耐盐实验前后的样本进行的比较转录组学研究,他们还发现茉莉酸生物合成途径在开心果耐盐性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群体基因组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大约在8000年前,开心果就被驯化了,并经历了二段式的驯化过程,一些古老的栽培品种显示与野生种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而广泛栽培的品种则是经历了后期的育种以及改良。研究中,他们还鉴定了一些影响果实重量和植株大小的相关基因,这些基因在开心果驯化过程中,与人工选择作用和农业经济性状密切相关。

这项研究揭示了开心果极端环境适应和驯化的相关遗传学基础,不仅有助于理解生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以及人工选择作用机制,对今后一带一路沿线沙漠地区的农作物的改良研究具有指导意义,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基因组学权威期刊《基因组生物学》上。

责任编辑:赵英淑